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新闻中心]John Moore:低碳减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发布时间:Fri Nov 02 09:07:00 CST 2012
新闻链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地址:http://news.bnu.edu.cn/bsrw/xzfc/48780.htm
“低碳减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一个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人这么说,会显得很有诚意。而一个国际知名的气候学专家说这话,会显得很有分量。集两种身份于一身的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John.Moore,常常在各种会议、讨论和采访中很有诚意也很有分量地说这句话。
他总是为自己的呼吁,提供各种有力的依据,本月16日,John.Moore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题为《自1923年以来大西洋飓风的数据记录》的文章便揭示了,有98%的确切性表明全球变暖和大西洋飓风运动之间存在联系———在气温较高的年份里,更有可能会发生强烈飓风。“所以,为了避免更多极端天气的出现,我们必须阻止全球变暖,而低碳减排,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出贡献的!”John.Moore很认真地说。
每天骑车上班的老外
租住在北京城胡同里的英国科学家JohnMoore,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沐浴着清晨的阳光,穿越北京的大街小巷,来到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上班。
John来中国已经三年了。2009年,John全职来到北师大全球院工作。
他很满意这里的环境,“一切都是按照国际化模式运作。一起工作的有很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有很好的科学指导委员会,给了科研很多很好的建议,并且这些建议都得到了院里的重视,认真地加以吸纳和改进。”
来中国之前,JohnMoore在芬兰和瑞典从事过多年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海平面变化以及预测、自然和人为气候强迫、极端事件影响、通过南北极冰芯物理化学分析进行古气候解析等等,而所有研究的中心,就是气候变化。
谈到为什么来中国工作,John说得很实在:“这些年,欧洲的科研经费投入一直持平,而中国是在不断增长的。比如说在南极,中国就有很大的研究计划,并且为此配备了很多设备,投入很大。而且中国地貌多样,和欧洲很不一样,在中国做科研,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大潜力。
John在北师大全球院获得了比在欧洲更好的工作条件:“在这里可以用每秒10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来进行气候模拟,大大推进了我的研究进程,我来中国之前,从未使用过如此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来进行研究。目前,我用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字模拟冰盖变化,把最新的冰盖模式研究引入中国,主要研究青藏高原和南极的冰盖模拟。”
“我在这里走得更快更远”
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John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
2010年,他的研究结果《地球工程不能抑制海平面的上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John和团队通过计算得到:只有结合大规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案,地球工程才会有更大的效果。即使如此,也不能完全停止海平面的升高,到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约30厘米。
JohnMoore认为,“任何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案就像绑了一个绷带,治标不治本,而不是实际解决问题。”
这个结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重视,认为这是一个确定冰川如何响应地球工程的研究的开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冰河学和气候学专家RichardAlley指出,“我们没有一个真正可信的冰盖模型。在许多方面,JohnMoore给出的这个大的进展指明了在具有足够好的地球工程的气候模型以前,我们能走多远”。
JohnMoore在全球院研究的高产出和高质量,吸引了很多国外同行:AnnetteRinke,来自德国的极地区域气候模拟专家;ThomasZwinger,芬兰人,著名的Elmer冰盖模式开发者;SvetlanaJevrejeva,海平面与气候模式专家;AslakGrinsted,冰川学专家等等,作为访问教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与JohnMoore团队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
作为一个科研团队的首席科学家,John Moore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经历。Annette Rinke,对John在科研上的开放兼容赞不绝口:“他在气候研究各个方向的涉猎之广令人惊叹,和他一起进行科研上的讨论,收获非常大,非常有助于合作研究。并且他善于将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者联系在一起!”
John组织的每周一次的研究会议,让团队中的人,良好地进行互动,推进合作,而他的团队和全球院其他科研团队,也在这种开放兼容的氛围中,展开了各种紧密的合作。
团队成员眼中的John治学严谨,兢兢业业,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气候变化研究。张之华研究员说:“在科学研究中,他视野广泛,站的高,看得远,态度公正,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学者。”
“只要中国承诺减排,就一定能做到”
目前克服全球变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减排,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一种就是地球工程方式,这个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而在发展中国家,还未开始相关的研究。所以在中国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John来中国以后,最显著的科研成果除了地球工程对海平面的影响之外,还有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模拟极端气候事件方面的研究。此外,他还一直关注着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责任追溯问题。
2011年12月,美国《NewScientist》杂志的一篇题为《中国尾气排放首次超过美国》的报道中,一些专家提出“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制造的二氧化碳比发达国家消费者要多”、“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转移排放的借口越来越靠不住”的言论,John反驳道,这并非全部的事实。
在报道中,JohnMoore指出:“发展中国家数目远多于发达国家,中国的高排放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人口众多。也就是说,中国人均排放量仍远低于美国。”同时,JohnMoore表示中国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表现出更多诚意。中国平均每小时就建一个新的风力涡轮机。政府官员在实现减排目标方面承受着极大压力,去年河北安平县甚至为了达到减排目标暂时性地切断了居民用电和公共设施供电,包括交通灯的电力供应。JohnMoore强调:“只要中国承诺减排,就一定能做到。”
谈到这件事情,John表示他和全球院的董文杰教授团队正合作开展研究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责任追溯问题。即有多少二氧化碳排放要归咎于发达国家,有多少是归咎于发展中国家,举例来说,尽管现在中国的碳排放量是世界第一,但这是近些年的状况,还有相当可观的碳排放量发生在一百年前,所以追溯历史责任也是很有必要的。
他强调说,这项研究并不是为了找出到底是谁犯了错,只是为了确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量中所占的确切份额。要想使气候变化处于可控范围内,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要下大力气大规模减排。低碳减排是每个人的责任!
“这里有真正的国际化”
中国各个大学都在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对此,John有自己的见解:“国际化最重要的是机制和理念的国际化。在北师大全球院,有一个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针对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广泛的推荐提名组成,成员包括32位国内外杰出科学家。成员中一半是国外的教授,另一半是中国的院士,对研究工作有很好的指导和监督,公开公正,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做法,也使得这里的科研非常有效率。”
北师大的国际化进程中,John功不可没,他不仅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同行加入全球院的研究团队,还和团队成员张之华研究员一起创办并主编了国际期刊 《AmericanJournalofClimateChange》,该期刊由美国“ScientificResearchPublishing”出版发行,第一期已于2012年3月正式出版。
这本期刊,邀请了20位一流科学家担任编委,编委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投稿多为来自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关于全球变化的热点课题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权威学者为其撰写综合评论,是一本真正高水平国际化的期刊。
另外,他们也创办了中文期刊《气候变化研究快报》,第一期已于2012年4月出版。
在谈到中国学生和欧洲学生的差别时,John认为中国学生基础学科知识很扎实,但知识面相对较窄,刚开始加入科研工作时,对很多东西都觉得很新鲜。而欧洲学生阅读面广,而且会选很多不同类型的课程,做科研的时候,很多事情已经接触过了。
他很客观地分析说,“知识面狭窄当然是一个科研上的障碍,使得中国学生在开始科研工作的时候比较困难,但是由于他们在数学和传统基础学科上的扎实功底,在吸收了相关的知识的前提下,经过一两年的磨炼之后,进展就会很快。”
(转载: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