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中国高校极地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第三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Wed Sep 19 19:55:00 CST 2018

  2018年9月16日,中国高校极地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第三期)“十四五极地科学与技术前沿问题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同济大学空间信息技术及可持续发展应用中心承办。

  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秦为稼主任、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主任、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王梁副处长出席了本次论坛。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的百余人参加本次论坛,包括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并有相关研究领域的单位参会,包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等。

  同济大学顾祥林副校长首先为论坛致辞,顾祥林副校长详细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基本的情况,他表示同济大学在结合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将集合相关学院的力量,构建三极科学研究院,通过该平台更好地与国家和高校对接 ,为我国的极地事业做出贡献。

  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秦为稼主任为论坛发言,他表示高校是国家科技人才的摇篮和主力军,推动极地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师生的大力支持,极地科学受到众多高校和广大师生的关注让他倍感欣慰,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北师大程晓院长牵头成立的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为极地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今后会集中优势力量谋取更大的突破,攻克我国极地研究科研队伍不整、科研水平不够等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的发展需求,为建设我们的极地强国共同奋斗。

  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主任发言,他表示中国高校是极地考察研究中最活跃的力量,今后会进一步加强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的合作,为此他提出三个倡议:优先支持和保障中国高校的极地考察研究工作和重点支持中国高校国际前沿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极地考察人才储备做好保障;落实国家战略,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强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强化极地工程技术的标准、规范,建立产学研体系,为我们国家极地考察保障体系开展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合作。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王梁副处长发言,他表示极地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搭建了一个极地联合研究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升了高校整体的极地研究能力,对国家极地研究的外交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科技司会全力以赴共同推进相关工作。

  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程晓秘书长发言,对中心的前期工作情况进行了回顾,他表示研究中心对外合作的雏形已基本形成,三极计划的进展进入快车道,并对中心下阶段的发展做了规划,将进一步扩大中国高校极地联合研究中心的影响力,推动多方面的资源共享,携手并进,助力我国极地研究发展。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院长致辞,童小华院长对学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今后将整合优势学科,通过三极科学研究院融入高校极地联合研究的主流,共同推动极地科学技术的研究。

  各位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紧紧围绕“十四五极地科学与技术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将他们在极地领域多年研究探索的浓缩与精华进行了分享,内容涵盖极地遥感、极地气候、极地装备和极地环境变化等多个方面。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对极地科学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为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