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我院模式组利用卫星资料构建北京生物源有机物排放清单
发布时间:Fri Jul 27 09:42:00 CST 20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开展,以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夏季臭氧污染愈发凸显。臭氧作为大气光化学反应的重要产物,形成机制复杂,涉及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众多前体物,不恰当控制措施将导致臭氧污染浓度上升。为了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臭氧防治措施,有必要科学了解臭氧前体物来源,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是由植物所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具有较高反应活性,对臭氧及二次有机颗粒物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近日,我院模式组在《大气化学与物理》(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发表了题为“Sensitivity of 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emissions to leaf area index and land cover in Beijing”的研究结果。该工作结合我院在地球系统模式、大气污染模式以及卫星遥感优势,引进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自然源排放模型MEGAN,构建北京生物源排放模拟系统;并采用我校自主GLASS卫星资料植被叶面积指数产品以及我国清华大学自主高分辨率土地覆盖卫星产品FROM-GLC,构建完整年份高时空分辨率北京生物源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清单,为后续研究自然源对臭氧污染的影响,区分人为及自然贡献,奠定了坚实研究基础。文章结合美国和欧空局卫星资料,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卫星来源数据对生物源排放估算不确定性,研究认为2013年北京生物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为5.60~7.65万吨,且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夏季最高,七月生物源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最高,达到1.59-2.18 万吨。文章调研了北京本地不同植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潜力,为今后北京和其他城市的绿化及大气环境改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支持,对打赢蓝天保卫战,科学认识蓝天具有重要意义。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是欧洲地球物理学会(EGU)的旗舰期刊,2018年影响因子为5.5,中科院期刊影响报告JGR大区1区Top期刊。本研究工作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项目“全耦合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2017YFC02098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512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共同资助。 相关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