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开启我国高校极地合作新篇章----“教育部极地研究中心(筹)”建设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时间:Wed Nov 29 09:54:00 CST 20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在过去五年中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要求我们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实减排承诺,与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教育部科技司指示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推动高校南北极研究联合体——“教育部极地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 2017年11月27日,教育部科技司在我校召开“教育部极地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长、高润生副司长、我校董奇校长、郝芳华副校长参加会议。 郝芳华副校长致欢迎辞,指出地球科学中极地科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当前的极地研究存在平台不足,极地研究基础设施受限,高校资源过于分散等问题,极地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希望在教育部科技司的统领下,整合相关高校力量,形成极地研究合力,提升我国在极地领域的话语权。 我校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教授介绍了筹建中的教育部极地研究中心建设方案和三极大科学计划方案,着重介绍了中心的运行机制和研究方向等。 来自国内13所高校的科技管理领导和极地专家对教育部极地研究中心拟运行机制和深度参与“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了深入研讨。 雷朝滋司长指出成立极地研究中心对建立我国科技智库、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新一代科研人员,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指出中心成立后需积极确立并推动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国家项目,并实现在极地研究领域的资源共享。教育部应加强相关的统筹协调能力,来弥补高校极地研究规模小、体制机制束缚的不足,应对国家层面对极地研究的更高要求。 高润生副司长指出极地研究领域,既是高校未来重要的创新领域,也是推进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地研究需要站在国家层面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角度,以我们的使命与任务为导向来确定我们未来的主要突破方向和主要任务。 我校董奇校长指出极地研究要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个的实验室或者高校。高校需要进行科研体制的改革,鼓励合作创新研究。为推进极地中心工作,学校将给极地中心设立特殊的体制和机制,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充足的支撑。 会议明确极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支点,我国要建设海洋强国,作为极地研究重要参与者的高校必须勇担大任,整合力量,形成研究合力,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中心的定位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也对中心共建高校提出进一步要求。 高校是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是我校积极学习和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开启我国高校极地合作新篇章。 相关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