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Nature, Science, BBC等报道我院李占清合作研究新发现:污染抑制排放地区降雨但触发下游山区超强降雨 发布时间:Mon Jul 13 10:27:00 CST 2015

       近日来,国际知名科学杂志(Nature, Science)和新闻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对一篇将在7月17日在美国地球物理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广泛报导。该研究模拟了2013年7月8-9发生在我国四川北川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强降雨过程。73厘米的超强降雨,冲走了房屋、工厂和桥梁,并引起山体滑坡,造成200人死亡、300000人流离失所。类似极端天气事件在该地区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探寻其发生的根源,并能及时准确预报至关重要。
        四川盆地四面环山,污染严重,空气污染在很多方面都会影响降水,影响过程非常复杂。取决于大气状况和气溶胶特写,既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由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用最先进的模式和观测数据详细研究了空气污染对此次降雨过程的各种可能影响,结果发现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影响机制。该机制帮助解释了该地区极端降水频发的原因,也为未来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被称作气溶胶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可通过各种机制影响降雨区域和降雨强度。与清洁大气的模拟结果比较,他们发现,气溶胶抑制了原本可能发生在盆地污染源区的降雨,由于气溶胶显著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同时增强了大气的辐射吸收,使得盆地大气变得异常稳定,大气中的大量水汽和湿对流不稳定能量被堆积在盆地上空,并随气流传向山区。受地形抬升,这些堆积的水汽和能量被迅速释放出来,造成异常强烈降水。气溶胶也可以改变云的微物理特性而改变降水,但他们的研究显示,该过程在本次降雨过程影响不大。基于本研究发现,他们提出了一个气溶胶影响强降水的新机制。该机制如果引入到天气预报模式中,将有望在污染严重地区对天气预报产生显著影响,这类地区一般位于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因此,强降雨的时空分布和强度预报尤其重要。

 
Science news article: "Catastrophic Chinese floods triggered by air pollution”
Nature news highlight: "Air pollution triggers floods”
Listen BBC radio: http://bbc.in/1LUq1tf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