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首届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生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宫鹏
发布时间:Tue Dec 30 15:03:00 CST 2014
同学们,
在2014年即将过去之际,在全球变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生论坛》,同时也成立了“全球变化研究青年学生联盟”。我代表论坛学术委员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会议让我想起22年前,在国内老一辈学者的关心和鼓励下,由陈述彭、徐冠华、李德仁、张祖勋等老师亲自参与,一批在北美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生发起召开首届北美华人地理信息系统研讨会的情景。那次会议,创立了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协(CPGIS),形成了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的惯例。至今,已经举办了22次年会。自1994年起,创办了《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刊物,2007年更名为《Annals of GIS》。自1996年开始,每年回国参与举办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评,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后来还每年在国内举办CPGIS西部行,青年学者讲习班等活动。这个组织既服务了中国,也提升了大家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为一批批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为国家,为专业服务的机会,锻炼了广大参与者的能力。
这次会议,大约100位从事全球变化研究的研究生围绕“全球变化的事实、过程和机理研究”,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研究”,“全球变化综合观测和数据集成研究”,“地球系统模拟研究”五个主题开展了交流。开阔了大家的学术思路,增进了大家的相互了解,建立了与会者之间的友谊。
我参加了今天一天不同议题的报告,请允许我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提点建议:
第一, 全球变化研究要求我们有世界视野和全球观。我对会议报告的内容做了大致的浏览,看到了以全球范围为题的研究报告有大约9篇报告,以洲际尺度为题的研究报告大约有18篇,低于30%的论文着眼于超越中国的空间尺度。有些大尺度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大气学科的研究,有大空间尺度的学科特色。而开展的陆地表面研究,超越中国国界就少很多!诚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全球或大区域尺度的研究,但是做局部研究时要和全球变化建立关联,有清楚的全球变化科学背景。比如,做定点土壤碳循环研究,也要清楚地了解自己问题的解决对降低全球碳循环不确定性有什么贡献。因此,我呼吁大家加强我们这个领域的科学背景的学习,使自己的研究更能对全球变化研究中需要加强的方面做出贡献。
第二, 全球变化研究要求我们关注其他学科的进展。如果前面谈的第一点希望是对物理空间的尺度要求,这点就是希望大家把握科学景观的全局。对任何与我们研究问题有关的学科进展都应努力去了解。我注意到我们有些研究生倾向于关注自己的专业,对其他学科关心不够。这不利于中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希望大家重视其他学科的进展,及时利用其他学科的成绩,并为我们所用。
第三, 全球变化研究需要将观测-实验-模拟-政策集成到一起。如果前一点希望还比较笼统,那么我们应该避免以往孤立地单学科研究,例如观测的做观测,实验的做实验。此外,我们地学研究除了大气科学研究者之外,定量化还不够。所以非大气学科的学者需要重视定量化模拟的手段。特别是不能停留在对数据的数学描述,例如插值或统计描述,而是要重视对过程机制的理解并将其用数学方法加以描述。最后,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解决错综复杂的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因此我们需要对研究成果的社会意义和政策意义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研究对改变个人和社会行为能起什么作用。努力做到,通过我们的研究改变世界,使世界更美好,人类生活更健康,更幸福!
第四, 全球变化研究需要我们走出去,认识世界不同的环境问题。我们的领域不仅需要和其他学科一样到世界学术制高点访问学习,更需要带着自己的问题到世界相关的地方去采集一手的数据检验自己的假设和验证自己的猜测或预测结果。将世界作为舞台,到世界各地开展实证研究这个过程听起来可能很令人向往,但是其实困难重重!有可能需要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到南北极、到深海、到饥肠咕噜的野生食肉动物长期出没的荒野去采样,去测量。但是没有冒险就没有一手的资料,就只能使用别人发表的数据。因此,我们要准备去冒险,要做21世纪的探险家!
如果大家能做好以上四点,我相信大家的学业和精神境界一定能够得到大大提升!
这次会议的顺利举办,得益于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慷慨支持,得益于会议组委会的有效工作,请允许我代表全体与会者向为此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老师同学和其他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在2015年学业精进,生活幸福!
宫鹏
2014年12月28日
相关附件: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