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科技日报报道我院成功为我国南极科考破冰船导航 发布时间:Wed Apr 18 08:58:00 CST 2012

2012413日,科技日报一篇名为风雪南极 有苦有乐——走近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的报道中,高度赞扬了我校在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中应用实时卫星雷达数据进行雪龙船破冰导航工作起到的重要作用。
引文如下:

48日,在历经长达160余天惊涛骇浪、冰雪交加的洗礼和考验后,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今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在风雪南极的故事。

  最高兴——冰区导航见成效
  此次考察队抵达中山站为历次考察用时最短的一次,应该说与本次卫星遥感导航关系十分密切。”8日见到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程晓时,他和记者聊起了28次队利用近实时的欧空局环境卫星高级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雪龙船冰区导航工作,大大缩短了雪龙船在冰区航行的时间,节省了大量油料和时间。

  程晓说,通常雪龙船进入南极面临的一大考验是如何突破海冰阻隔。近年来,雪龙船进出中山站屡次遭遇严重冰情,其中第25次南极科考,雪龙船到达南极冰区后,因破冰艰难被困21天,如何选择一条合适的冰区航线,成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雪龙船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补给结束后出发前往中山站时,该院博士惠凤鸣对比程晓在北京获取并处理过的几天前的影像,发现最大的变化是在中山站附近出现了一个面积约3.44万平方公里的冰间湖。

  如果这个冰间湖一直存在,将能够为雪龙船顺利到达中山站提供一个便捷的航道。让惠凤鸣高兴的是,之后几天拍摄的图像显示该冰间湖依然存在,经过考察队会商,计划航线以浮冰与冰间湖区域为主要航行区域。事实证明,该计划航线完全正确。

  20111127日,就在雪龙船即将到达坚硬的陆缘冰开始破冰时,通过对比分析近几日的图像,程晓等人发现在中山站正北东部出现了一条短的非自然亮线,推测可能是别国破冰船正在破冰,于是马上电告考察队。

  根据该亮线的延伸方向和延伸速度判断,这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冰裂缝,而推测可能是某国考察船破冰形成的水道。惠凤鸣说,中山站与附近的印度巴拉提站联系,证明了上述推测的正确性。

  巴拉提站位于中山站西南方向约8公里处。如果这条水道可以利用,雪龙船驶进中山站的时间将大大减少。1129日凌晨,雪龙船驶入该水道后,沿着该破冰水道以平均4.03节的速度持续前行,抵达中山站附近。

  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应用实时卫星雷达数据进行考察船的破冰导航工作。程晓说,这对于今后我国船只通过北极航道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日报记者:陈瑜)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4/13/content_455835.htm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