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快讯 惠凤鸣博士顺利完成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 发布时间:Tue Apr 17 08:56:00 CST 2012

48日,我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上海。第28次南极科考历时163天,总航程约280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3900余海里,共完成47项科学考察、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任务。上午10点,欢迎仪式在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举行,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副局长陈连增,上海市副市长沈骏亲临现场,迎接凯旋考察队员。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程晓副院长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欢迎仪式。欢迎仪式结束后,程晓、随行人员与惠凤鸣博士一起合影留念。


此次南极考察抵达中山站为历次考察用时最短的一次,这与全球院提供的卫星遥感导航和惠凤鸣博士的决策支撑是密不可分的。程晓副院长说:本次考察利用近实时的欧空局环境卫星高级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进行雪龙船冰区考察工作,是我国首次成功应用该数据进行考察船破冰导航工作,这对于今后我国船只通过北极航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雪龙船补给结束,从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前往中山站时,惠凤鸣博士凭借其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通过分析对比实时获取并处理过的最新影像,发现中山站附近出现了一个面积约3.44万平方公里的冰间湖。惠凤鸣说:如果这个冰间湖持续存在,将是雪龙船顺利到达中山站最便捷的航道。通过连续观察,惠凤鸣博士最终确定该冰间湖的存在并与考察队会商,最终确定了这条快捷航线。事实证了他的正确判断。此次决定大大缩短了雪龙船在冰区航行的时间,节省了大量油料和时间。20111127日,在雪龙船即将到达坚硬的陆缘冰开始破冰时,通过对比分析近几日的图像,在北京密切关注雪龙船运行动态的程晓副院长等人在卫星影像上发现在中山站正北东部出现了一条短的非自然亮线,推测可能是别国破冰船正在破冰,于是马上电告考察队。根据该亮线的延伸方向和延伸速度判断,这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冰裂缝,而推测可能是某国考察船破冰形成的水道。惠凤鸣博士说,随即中山站与附近的印度巴拉提站联系,证明了上述推测的正确性。

惠凤鸣博士此次科考重要任务还包括对第27次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安装的两架极端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平台维护改造,并安装两台新的观测仪器。惠凤鸣博士与科考队员们检查了观测平台传输系统,改造风光互补智能电源管理系统,进行不同远程通信方式的测试。经过不懈的努力,惠凤鸣博士与其他科考队员成功完成了系统维护改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集成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遥感技术,具有成本低、布点灵活的特点。通过搭接不同的传感器和传感器的集合,合理的布点,可以获得定点、长期、连续的多环境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雪深、GPS和大气压力等多方面的数据。惠凤鸣说。此项工作促进了南极加密观测网络系统的建立,迈出了实时获取地面数据,实时验证遥感数据产品关键的一步。该系统与卫星遥感观测相互结合,将大大增强我国对南极地区的认识和了解,推进全球变化研究,提升我国在南极事务上的影响力。

新闻来源:北师大新闻http://www.bnu.edu.cn/xzhd/44365.htm




相关附件: